镇江史志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镇江党史 > 党史研究

论周恩来的品格魅力对党员干部的垂范作用

发布日期: 2019-05-16 11:37 来源: [ 字体: ] 访问量:

 

                                 镇江市史志办 毛向阳

 

内容提要:周恩来在他波澜壮阔的伟大一生中,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事事贯注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三位一体的人文精神。人们从他的言行中,能够真正领会共产党人的崇高含义。他身上集中体现出的奉公楷模的优良品质,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也许有人觉得周恩来是一代伟人,集多种优秀品质于一身,他多种行为极具榜样力量,高山仰止,无法企及。本文通过撷取周恩来生活中看似琐细、平凡的一个个故事,展现他的品格风范,人格魅力,鲜活地反映周恩来是人,不是神。剖析周恩来品格魅力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对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现实意义。

 

1976111日,一早开始,北京市民和外地来京的人员为周总理送行,从天安门到八宝山,十里长街,两旁站着百万人,在寒风中肃立,两旁群众哭成一片,惊天动地,这是自发的一场恒古未有的送葬场面,这天在收音机,电视机旁的8亿人民挥泪痛哭,这是一场罕见的国葬。周恩来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总理,他一生殚精竭虑地为人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周恩来把自己博大的爱心献给了人民,有人说周恩来的逝世,是他一生之中最伤心的事,也有人说父亲的逝世都没有像周恩来逝世那样深深地影响自己。他为何有如此大的品格(道德、品行、人格、作风)魅力,赢得人们的崇敬?

一、平凡的故事

1.和人民同甘共苦

 “我们应该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1]这是他的一句名言。每逢周恩来召集国务院全体会议、常务会议,以及临时性的会议,如果时间晚了,就在西花厅吃饭,不吃山珍海味也没有酒喝,就是普通的家常便饭。主食一般是大米饭,馒头;副食一般是大烩菜或四菜一汤。周恩来常说,吃这样的菜,既经济又实惠。参加会议的同志,吃完饭以后还必须交钱,交粮票。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以身作则,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他和毛泽东一起带头不吃鱼肉蛋。

196611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周恩来特地找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去他的办公室,高兴地对大家说,我们在这里也庆祝一下。庆祝的方式极简单,只备有一小盘鱼冻做的下酒菜,破例允许喝几口酒。

2.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中央苏区不光吃菜困难,粮食供应也非常紧张。那时周恩来和红军广大干部战士一样,吃起了梢子饭,用一种野生植物的种子做的饭,但他从不浪费,上顿吃剩的下顿接着吃。这时候他还养成了一个终身都没有改变的习惯,就是每次吃完饭都要把开水倒进菜碗里涮一涮,当汤喝掉。

周恩来出访,总带一个上锁的行李箱,里面装有:一条旧棉被;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睡衣;三双袜子,只只都带补丁。平时用的擦脸巾磨得没了绒毛,就像块纱布,时间久了就磨出洞,等到洞越来越大,就把毛巾从中间剪开,把两个边对在一起,缝起来继续使用。漱口杯上印有保家卫国四个大红字,用了几十年,一直用到他去世。几件内衣内裤,全部补丁摞补丁。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总要为逝去的人换套新装。周恩来逝世后,工作人员决定不做新衣,为他换上了他常在公共场合穿着的,人们熟悉的那套法兰绒中山装。 这样做是尊重他一生的习惯和喜好。瞻仰遗容时,周恩来穿的是这套衣服,火化时,周恩来穿的也是这套衣服。他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在他身后,工作人员也不愿违背他的意愿。 

周恩来戴的手表是国产货上海表, 按市场价120元买的。他参加各种活动手腕上戴的都是上海手表,说是给他们做广告。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外事活动频繁,每天要刮胡子。他真正是日理万机,每天的活动安排都要一分一秒地计算,刮个胡子要用五分钟时间。但他还是拒绝用国外质量好的刀片,坚持用国内的刀片,希望国产刀片质量能够很快提高。他喜欢坐国产车,红旗车刚研制出来,他就说:“我坐红旗车就是为他们做广告,我坐可以促进他们改进,促进我们的民族工业发展。”从60年代起,出席各种会议,乃至参加外交活动,周恩来总是要求坐国产车。周恩来坐汽车的第二个特点是讨厌前呼后拥。多次严厉警告不许前呼后拥地跟着他。他对卫士长说:“浪费,没有必要。你去跟他们讲我不要这一套,要摆脱这些形式主义。”[2]

3. 他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架子

长征途中,周恩来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日夜操劳,身体十分虚弱。部队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让他在行军的路上休息。他一般都是早上在担架上稍躺下,借以消除一夜的疲乏。除此之外,他是不坐担架的,因为他知道担架员十分辛苦,不忍心增加他们的负担,即使是坐担架的时候,遇到路不好走的地方,他也要下来,好让担架员省些力气。他还总是把担架让给伤病员。

1947年转战陕北时,在818日沙家店战役中,周恩来慰问伤员,面对抬伤员的民工肚子痛得厉害,不能坚持时,他让警卫员扶走了躺在地上的民工,招呼另一个民工说:“来,我们把他抬到前面那个村子里去!躺在担架上的伤员,望着周恩来,很不安。当得知是周副主席时,伤员猛地坐了起来,呜呜地哭了:“哎呀,我的天啊……真是周副主席呀!

四渡赤水时,周恩来的警卫员小魏提着一个盒饭匆匆赶来,不小心摔了一跤,饭菜都撒在了地上,小魏难过得眼泪扑簌簌地掉。周恩来赶忙过来卷起他的裤管,一边替他擦拭流血的伤口,一边心疼地问:“疼不疼?饭撒了是小事,看你摔成什么样子了!” 周恩来的关怀像一股暖流,使小魏感到无比激动。

红军过草地时,一次行军路上,一个小战士摇晃了几下身子就倒在路边泥泞的草丛中了。周恩来发现后立即走到他的身边,关切地问:“小同志,你怎么啦?”小战士睁开眼, 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回答说:“我两天没吃东西……肚子饿……两眼发黑。周恩来听了,立刻喊警卫员拿炒面来。但这里总共没有几碗啦。总不能看着我们的同志饿死在路上啊!他让警卫员弄来开水,亲眼看着小战士吃了炒面。正是这碗炒面,补充了小战士的体力,后来他走出了草地。

1946年,在内战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周恩来决定亲自去宣化店。车队行至黄陂县时,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河上的桥梁被冲断,无法前进。当周恩来要过河时,农民争着要抬他。这条河有100多米宽,河水漫过腰际,遇到河床低洼处水更深。周恩来对要背他过河的农民说:“乡亲们,你们为了争取和平,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今天我不能再麻烦你们了。”说着,他脱下长裤,由警卫员陪着,赤脚趟过了这条河。

在外交活动中,周恩来不但花很多时间与外国的上层人物打交道,也很重视做下层人士的工作。他往返延安乘坐的是美军提供的飞机,为了表示谢意,周恩来在延安亲自宴请机组人员。这本来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办,他却亲自做东道主,因为这使他有机会与年轻的美国人接触交谈。美国工程兵团的士兵曾帮助中共代表团架设无线电台。完工之后,周恩来也亲自宴请他们。他平易近人,落落大方的风度给这些美国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们毫不保留地表示对他的敬佩。[3]

4.心系人民群众

1966年,邢台发生一次强烈地震。41日,周恩来赶到灾区慰问。他让群众背风坐着,自己则迎风站着,向大家讲话,鼓励大家自力更生,重建家园,从早晨五点到晚上九点,他忙得一口饭也没吃,口渴了就端起粗瓷大碗喝几口水,并叮嘱身边的同志说:“群众受了灾,已经很困难,不要再给他们添麻烦。[4]

他路过陕西、云南和广东的温泉时,必问当地居民有无洗澡的地方。有一处温泉给干部疗养院占了,当地群众无处洗澡。广东同志借口经费不足,才没修建。总理生气了,让秘书送去200元钱,说这是他和邓大姐的一点心意,一定要给群众修建洗澡的地方。[5]

正如冰心老人所言:我所见过的和周恩来总理有过接触的人(不单是文艺界),无不感到总理对她和他都是特别地关心和爱护。[6]

5.尊重人关心人

 1973911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应邀来华访问,这是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件大事。身患重病(19725月即被确诊为膀胱癌)的周恩来,冒雨为蓬皮杜送行。他在机场坚持不打雨伞,说打伞是对客人的不尊重。飞机起飞后,他浑身已经湿透了。外宾离去后,周恩来不忘大家与他一起雨中送客,特意嘱咐机场给欢送的群众喝些姜汤,以防淋雨后感冒。[7]

周恩来与党外人士真诚相待,肝胆相照,交了许多党外的知心朋友。可以说他的朋友遍天下。他时时处处想到他们,从各个方面关心照顾他们,使他们无不为之感动,无不将他视为领袖、同志、良师、益友。《周恩来选集》(下卷)中收录的《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充分体现了周恩来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对党外朋友的关心和爱护。对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人,周恩来清楚地知道,从政治上保护他们毫无希望,但认为这些人应该有做人的尊严,要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是他使一大批党外人士在“文革”中受到保护。

 老舍评价周恩来说:这就是共产党,没有别的。就是大公无私,为国、为民!对每个人都热情关注,目光四射![8]

6.严守党中央规定,拒收任何馈赠礼物

1961年春节前夕,周恩来家乡淮安县的人民托人给他们送来一点土特产:藕粉、莲子、几件小工艺品。因为是县委托人捎到北京,不便退回。周恩来收下后,即委托办公室写信批评淮安县委,并附寄一份《中共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同时寄给淮安县委100元钱作为价款,这些钱大大超过所送实物的价格。

19731014日,周恩来陪同外宾在洛阳参观龙门石窟时见到北魏时期的龙门二十品拓本,想买一套带回去,秘书说钱带得不够。这时洛阳一位陪同的负责同志提出送一套给周恩来,周恩来严肃地说:“国家的财产,怎能随便送人!”秘书看到他买书心切,便试探着问是不是让他们先给一套,以后把钱汇来。周恩来认真地说:“不行,那样他们就不要钱了。”就这样,周恩来临走也没有带走这套书。

7. 不允许亲属有任何特殊

周恩来和邓颖超没有儿女,但对侄子侄女等晚辈,要求都很严格,从小就教育他们要树立长大后到农村、到基层,当农民、当工人,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并教育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不能利用亲属的职权搞特殊化。周恩来的所有侄辈,以及第三代的登记表里,都找不到与周恩来关系的记载,这也是周恩来的家风所致。他给亲属们规定了十条家规。周恩来这样严格要求亲属并非是对他们缺少感情,恰恰相反,这正是对他们关心爱护的表现,不让他们靠着上辈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搞特殊化,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健康地成长,这才是对他们的最深层的关心和爱护。

8.根本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

“文革”中时兴佩戴毛主席像章,当时流行最广的是圆形毛主席像章。周恩来胸前也戴着一枚像章,那枚像章上毛泽东的头像占1/3的面积,在剩下的2/3的面积上是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字。一直到逝世,他胸前始终戴着那枚像章。由此可见,周恩来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在于一枚像章。

9. 是世界上拥有“办公室最多”的人

办公室,顾名思义就是处理公事的场所。周恩来是世界上拥有“办公室最多”的人。但他绝不像现在某些干部那样,以办公室的名义占着许多公房,供自己乃至儿孙私用。说他办公室多,是因为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卫生间、餐厅、床头等都是他的办公室。

周恩来从1949年搬进中南海办公,到1974年因病住院,大部分时间是在他极为简朴的办公室中度过的。办公室里几乎没有什么装饰物。靠墙摆满了书柜,他的写字台是宽大的,但是看上去已经相当旧了。三张长方桌接成一张长会议桌,还有几把椅子。在他长期任职期间,仅有一件新家具是毛泽东1972年送给他的一张沙发椅。因为当时周总理已患病又拒绝进医院,这张椅子可以帮助总理消除长时间工作的疲劳。他从不抽烟,手边总放着一盒清凉油,累了就在太阳穴上擦一点,刺激一下疲劳到极点的神经,清醒清醒。他每天批阅公文要用好几支削得尖尖的铅笔。当他在午夜之后还必须长时间地修改和起草文件时,就不时用热毛巾擦擦脸,振作精神。

10.反对官僚主义

周恩来本人记忆力惊人,对工作又是出了名的认真负责,所以他最见不得部长们对本部门工作情况不了解和工作马虎。遇到这种人,他毫不留情。有的部长最怕总理问数字等具体情况,有时需要当面向总理汇报就带上有关的司局长乃至处长。见到这么庞大的汇报班子,周恩来就会沉下脸来:“这是做什么?搞祖孙三代同堂?胡闹!”一位部长念稿子汇报工作,稿子可能不是他本人写的,加上紧张,他念得磕磕巴巴的,数字念的也不准。周恩来严肃地说:“对于自己主管的工作,离了材料就说不清,这是不允许的。”[9]他批评说这是责任心不强,官僚主义。

周恩来的秘书受其影响,说话的特点是:开门见山干巴巴,单刀直入赤裸裸。这是因为周恩来的时间太宝贵,秘书们都形成说短话、快话的习惯,一切客套、寒暄、形容词和不必要的解释都不要,直接明确地说出事情,一来为周恩来节省一点时间,二来提高工作效率。

二、周恩来品格魅力分析

(一)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伦理和审美人格

品格,即人的人格,即人品加格调。其核心意义是指个体行为模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自身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可以分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伦理和审美人格。周恩来虽然在少年、青年时期有一段困苦的经历,在战争年代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身体一直是健康的,这是他整个健康人格的基础。心理人格是个体稳定心理要素和特征的总和。他自强、自重、自尊,能冷静评价自我,一生中表现了自我意识的统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在生活中有着难以描述的耐力、韧力。社会人格指的是个体与社会能够保持和谐关系的调适人格。他一生中总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人民的利益与社会处于调适关系之中。某种文化影响个体一生,其言行受这种文化左右,形成文化思维定式。周恩来的文化人格是组合型的,它以共产主义文化为核心,以民主主义为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他的文化人格是三位一体的。伦理人格是道德水准在某个体中长期稳定的表现。人们给他最高的伦理人格评价——道德上的完人。在伦理学里面有一个最高的价值标准,即为私还是为公,为家还是为国,其他标准是从属的。12岁的周恩来在其作文《赵苞弃母全城论》中认为弃母全城做得对,认为少了自己一个母亲,保住了全城老百姓的母亲更有价值。一生中凡遇到国家、民族大义和个人尊严、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审美人格是个体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既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又有持久恒定的符合美的规则的行为。他的审美情趣从小就开始被培养和训练,绅士家庭的启蒙教育,中学时南开的美学教育。他仪容整洁而端庄,举止利落矫健。[10]多重人格的稳定性,健康性,致使他充满品格魅力。

(二)汲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1.儒家

儒家的伦理道德,丰富多彩。形成了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乃至宇宙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儒家在道德修养上,还主张谦和好礼,守信知报、精忠爱国等。周恩来对父母一往情深,那种挚爱是刻骨铭心的。那种至孝情结必须用儒家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孝道才能解释清楚。他在13岁就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认为人必先立大志,才能成大功。儒家对周恩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形成爱国主义、民本主义、修身自立、天人合一等思想。

2. 道家

道家对个人修养确实有好处。周恩来一生的行为中有些行为和道家有着浓厚的继承关系。道家的精神核心中:一曰慈,二曰俭,在周恩来言与行中,可以看到其影响:对他人的关怀慈爱,生活上的艰苦朴素,为官之清廉等,实践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大宗旨。

3.佛教

佛教对少年周恩来是有影响的。其父母都是信佛的,青年周恩来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做自己的道德修养,如佛教中:容忍、寡欲、行善、献身等。

4.侠义

侠义精神在中国的源头久远,司马迁的《刺客列传》,后来的《水浒传》都有侠义精神的讴歌,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也讲“舍生取义”,在民主革命中,周恩来的无数行为中渗透着侠义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结构的更新,这种侠义行为渐渐被贤人政治、民主主义等更高层次的思想所代替。

青年时他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兵、侠五家兴趣浓厚。中年后的周恩来在生活行为中映现了这些流派的影子。

(三)“无我之境”的道德魅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道德知识都是属于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这一层次。道德属于超我这一层次。周恩来认为要在弗洛伊德超我这一层次上下功夫,自己讲良心,讲正义,讲感情这样才能使对方良心得到安慰,才表现出正义感,流露出相应的感情。

周恩来对自己用的是理想的、共产主义的道德标准,即“无我之境”。英国作家韩素音评价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他的国家和人民。周恩来认为“对于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先进工作者,一般地说,应该要求他们做到先公后私……在日常工作中应该起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在做到先公后私方面,也应该起带头作用。”[11]

(四)构建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指人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12]周恩来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熏陶,加之留学日本、欧洲的生活实践,使他接收了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在漫长的革命实践中,他把人文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了人文精神。他首先从文艺领域,构建人文精神,从而带动全民族素质提高。因为文艺直接影响人们的灵魂,塑造人们的人格。他对好多文艺作品表现出极大兴趣,从中可见其人文精神的思虑。

三、学习周恩来品格魅力的现实意义

1.上述周恩来生活工作中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他的品格魅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空话套话、贪图虚名、弄虚作假、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吃拿卡要、表里不一、唯我独尊、追名逐利、讲究排场、挥霍公款,违规配车,多头占房等不正之风。归纳起来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形式主义的表现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空话套话、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不切实际,不求实效。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形式主义”排在第一位。  

官僚主义的表现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跑官要官,任人唯亲。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回避矛盾、是非不分,吃拿卡要,与民争利。表里不一,纪律松懈。唯我独尊、自我膨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线调查干部作风问题,选择官僚主义盛行的排在第二位。 

享乐主义的表现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问卷调查反映的突出问题中,“精神懈怠”、“信仰缺失”排在第三、四位。

奢靡之风的表现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违规配车,多头占房,巧立名目,挥霍公款,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如果周总理在世,看到上述现象,他一定会严厉批评:“这是不允许的!胡闹台!”

他对社会生活中的官僚主义做了批评:“我们领导同志走到哪里,就把群众拦住,为我们让路。我看这是一种习惯势力,是封建的……”[13]他非常反感“完全同意,完全拥护,指示正确” 这种假话套话。他说到下层单位最怕听“请指示”,摆出领导者姿态发号施令,这是最坏的官僚主义者,要平等待人才是好勤务员。他认为党的领导不是党员个人领导,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从工作上说,大家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彼此平等地交换意见,绝不能个人自居于领导地位。他主张经常地清除历史积淀物和反封建残余,主张在体制上想办法,在政治意识上倡导平等精神,干部要以身作则等,以克服官僚主义。 

2.尽管周恩来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威望相当高,但他从来都以平等一员、普通一兵,人民公仆的姿态出现在群众之中。我们当前的党员干部要达到他这样的高度,就要俯下身子做人民爱戴的公仆,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学习他的崇高品格风范、人格魅力。注重加强个人修养,加强政治修养,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向人民群众学习,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加强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能力修养。

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周恩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化身。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他为榜样,发扬优良传统作风的学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照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此文原载《党建之窗》2018年第6期)

 

 



[1]《周恩来的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第308页。

[2]《周恩来的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434页。

 

[3]《周恩来传略》,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1986年,第105页。

[4]《周恩来的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第270页。

[5]《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384页。

[6]《周恩来的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第279页。

[7]《周恩来最后600天》,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第187页。

[8]  《周恩来的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第305页。

[9]《周恩来的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第452页。

[10]《解读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7页。

[11]《世纪伟人周恩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3页。

[12]《解读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73页。

[13]《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