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全市党史系统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好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在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镇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贡献党史力量。
一、坚决扛起新时代党史工作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工作上的战略部署,也为新时代党史工作指明了新方位,赋予了新使命。我们将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史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重大部署上来,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任务落实上来。
一方面,以高质量党史工作助力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来源于对历史规律、历史经验、历史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增强历史主动的前提。我们将切实担当起新时代“党史人”的重大使命,忠实记录好、认真研究好、广泛宣传好、深度阐释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切实发挥“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作用,更好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历史经验的自豪与信赖之情,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略、基本路线以及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认同和期许之情,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另一方面,以高质量党史工作助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共同价值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镇江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孕育出了北固英烈精神、“铁军”精神、“四千四万”精神、“大爱镇江”精神、赵亚夫精神等一系列红色精神,在百年奋斗史诗中镌刻下了鲜明印记。我们将深入研究、自觉融通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英勇斗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精神内涵,在生动讲好镇江红色故事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全面落实新时代党史工作新任务
坚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章结合起来,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奋力谱写新时代镇江地方党史工作崭新篇章。
(一)加强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争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先行者”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作为党史人,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科学理论的指导,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遵义会议前,由于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稳定的领导核心,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遵义会议后,党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根本的是有毛泽东同志作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引。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这是基于对党的历史深刻把握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进入新时代,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才有力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问题,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两个确立”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征程上,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有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掌舵领航,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军队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也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已经写在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写在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坎上。全市党史系统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地忠诚核心、信赖核心、紧跟核心、维护核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走好新的赶考路。
(二)抓好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成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践行者”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体现到存史资政育人、征编研究阐释的全过程各方面,更好助力镇江现代化建设新实践。
1.编修“红色家谱”,提供时代记录。今年,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历时8个月编印《奋进的足迹——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镇江实践印记》,与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联合开展了《镇江很有前途》《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大型图片展,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界群众踊跃参观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还与市新四军研究会联合编写《苏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史》,记述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历史痕迹。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准绳,按期保质完成党史正本(三卷本)编写、红色资源普查等重要党史任务;选好时间点和切入点,编修党史专题性书籍,精推“红色读物”,让党史更生动、更易懂,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2.总结经验启示,提供资政参考。今年,我们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积极建言献策,资政信息被上级刊物采用5篇,其中,2022年10月,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对《讲好优秀地名文化的镇江故事——关于保护传承镇江地名文化的思考和建议》的资政报告作出专门批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镇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特别是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人才“镇”兴等课题,找准切入角度,总结经验启示,更好发挥党史资政作用。
3.深化研究阐释,提供学理支撑。今年,我们先后讲授党课5场,撰写报送省级论文3篇,入选学习强国平台9篇,组织思想研讨近30场(次),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营造了良好氛围。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大党史和镇江地方党史有机结合,做好理论研究、课题研讨、资料整理等工作,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支撑。
(三)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当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者”
立足党史工作职能,加强部门联动协作,依托各类载体,全方位宣传、多角度报道、深层次解读,有针对性地开展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宣传宣讲,努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1.覆盖“点”。在全市党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面覆盖到每一名干部职工,领导班子成员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切实加强党支部学习,通过“青年学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推动党员干部研读报告原文、撰写心得体会、开展集中研讨,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真信笃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畅通“线”。打通党史系统上下一条线,加强对县市区党史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联络人制度作用,推动学习贯彻向基层延伸,确保上下贯通、层层推进、全面落实。
3.扩大“面”。充分运用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着力扩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社会覆盖面。用好中共镇江地方史馆、镇江红色联盟等党史阵地以及《镇江日报》、《创新》杂志、“一起镇江”APP、“镇江西津渡”和“创新镇江”公众号等党史专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依托共建的基层社区、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通过送书、授课、展板、知识竞赛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自觉践行新时代党史工作新要求
积极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上下有效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党史工作合力。
(一)团结奋斗,集中力量办大事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以往我们规划建设党史馆、编修党史正本,靠的是团结奋斗,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再创新辉煌,还是要靠团结奋斗。我们将传承发扬好这个优良传统。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做要事、解难事,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出党史部门更大功效。
(二)有为有位,担当作为争先进
深刻认识有为才有位,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坚守主阵地,奋力新作为,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理念,提高存史资政育人质效,唱响党史声音,擦亮党史品牌,全力争先进位,展现部门形象。
(三)深挖资源,统筹整合求突破
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党史资源的统筹整合,发挥整体效能。特别是积极主动与宣传、文化、档案等部门以及驻镇高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小切口大突破,明确项目导向,搭建“合伙平台”,构建借资借智借力新模式,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党史姓党、党史为党、党史护党。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镇江在新征程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充分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图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镇江市委副秘书长 镇江市史志办公室主任 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