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古街名胜区
西津渡古街名胜区位于市区西部云台山北麓。云台山,古名蒜山。又因原与金山隔江遥相对峙,对应金山而称银山。传诸葛亮和周瑜同登蒜山,共同谋算破曹大计——火烧赤壁,故又称“算山”。西津渡古街由小码头街及义渡码头街、义渡局巷、利商街等组成。古街分为两部分,一为古街东南部分,二为古街西北部分。东南部分自银山门、五十三坡至清中晚期渡口,约120米,古街在云台山北麓山腰,通向渡口,街两侧有英国领事馆旧址和在原英租界旧址建立的镇江博物馆以及石塔、救生会、观音洞。西北部分自渡口向西,接新河路古渡口,是商业街。1983年将义渡码头街更名为西津渡街。1998年,复建金陵渡小山楼,建成西津渡碑林等,其中昭关石塔、观音洞、救生会3个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2001年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2003年,西津渡古街保护建设加快,基本建成“西津雅苑”古建筑群落和蒜山游园。主要景点有“西津渡街”券门、英国领事馆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关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口救生会、观音洞、古渡口、义渡局旧址、蒜山游园等。还存有“长安里”(1912年)、“吉瑞里”(1914年)、“德安里”等街巷。2005年12月,镇江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三山”风景名胜区
镇江市“三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江南岸,由金山、焦山、北固山3个景区组成。金山在西、焦山在东、北固山在中,之间各相隔约5千米。
金山景区。有江天禅寺(江天寺)、天王殿、金山寺大雄宝殿、藏经楼、蕲王殿、观音阁、楞伽台、妙高台、夕照阁、奎文阁、七峰亭、古仙人洞、法海洞、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白龙洞、金山“四宝”、御码头、朝阳洞、玉带桥、信矶、钓鱼台、鹘山、云根岛、一泉景区等。百花洲位于金山与塔影湖之间,与一泉景区隔塔影湖相对。沿塔影湖筑有花架、长廊、观景平台和游船码头。园内有百花仙子雕塑以及花堂、修艺堂、清风轩、石牌坊等建筑。镜天园位于金山与百花洲之间,面积1.6公顷。景区取沈括《夜登金山寺》“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诗意,名镜天园。西荷花塘上架廊桥,至此,金山、镜天园、百花洲、一泉连成一体。一泉景区有芙蓉楼,芙蓉楼位于塔影湖西,与“天下第一泉”相邻,与金山隔湖相望。芙蓉楼是原建于铁瓮城西,始建于东晋,唐朝诗人王昌龄在此写下《芙蓉楼送辛渐》,1992年复建于此。
焦山景区。焦山位于市区东北江中,与南岸象山、合山夹江对峙,距市中心东北约4.5千米,海拔70.7米,周长2000米,可游览面积30余公顷。系现时长江下游唯一一座四面环水的观光游览岛屿。焦山景区有象山渡口、不波亭、定慧寺、老山门、待渡舫、新山门、定慧寺大雄宝殿、天王殿、焦山碑林、古炮台、御碑亭、乾隆行宫、文昌阁、江防遗址、木樨园、百寿亭、松寥阁、观澜阁、中日友好纪念碑、别峰庵、吸江楼、破体碑亭、良宽亭、八柱方亭、罗汉洞、六角亭等。新山门由码头、防洪墙、石牌楼、照壁墙、吉祥如意桥、山门殿、钟鼓楼、亭桥、焦公亭、茗公亭、放生池等组成。1995年,在象山与焦山间架起长610米、高65米的过江游览索道(2010年5月拆除),同时兴建万佛塔;焦山的16株古树名木尤其珍贵,最古老的有六朝柏,还有宋朝槐、明朝银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仅存历代书法碑刻100余方,且多残缺。后搜集镇江地区自南朝至清朝(420年—1911年)历代碑刻330多方,砌入室内和回廊墙壁。1988年,国务院公布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碑林进一步扩建,专为《瘗鹤铭》设立展室。除《瘗鹤铭》外,著名的碑刻还有唐《魏法师碑》,宋《章岷墓志》《禹迹图》,元赵孟书《赤壁赋》,明刻宋米芾临《兰亭序帖》、杨继盛《游焦山诗》,清《澄鉴堂法帖》、乾隆的《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五叠苏轼韵》等碑刻作品。
北固山景区。北固山位于市区北侧江滨,距市中心以北约2千米,海拔58.5米,由从南至北的前、中、后三峰组成。因其形势险固,早在三国时就有“北固山”之名。南朝梁时改为“北顾山”,唐称“金陵山”,俗称“土山”。甘露寺就高踞于滨江壁立的后峰之上。“自晋以来,郡治皆其上”,是府署或州署所在。1966年,在前峰建市烈士陵园。1995年,发现铁瓮城遗址,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新建370米古城墙以及山西麓至江边的景区。2005年后留下的大部分空地,被改造成绿化景观带。北固山著名景点有北固胜境山门、试剑石、凤凰池、文天祥京口脱险纪念碑、太史慈墓、鲁肃墓、汉阙、中山纪念林塔、气象台旧址、龙埂、清晖亭(又作晴晖亭)、铁塔、中美友好碑、《望月望乡》诗碑、长廊、“天下第一江山”碑、甘露寺、“宏开鹫岭”碑、北固亭、多景楼、狠石、御碑亭、遛马涧、临江亭、摩崖题记、秋月潭、连沧观。北固山西区新建绿化景观区,景观由四园(桂花园、玉兰园、海棠园、竹园)两林(雪松林、水杉林)组成,总面积8.3万平方米。
南山风景名胜区
镇江市区南部青山延绵,群山中近城区的诸山为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南山原为市郊,镇江人一直称其为南郊;现在城南,北缘距市中心约2.5千米。风景名胜区东起镇宝路,南至官塘桥,西迄小九华山,北达林隐路。规划面积18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区面积3.67平方千米,有文苑景区、竹林景区、招影景区、鹤林景区。山上有松、杉、竹、栎等树木160余种,林间有黄鹂、绶带鸟、画眉等飞禽70多种,数目与种类居沪宁沿线风景区之首。藏于群山中的鹤林、竹林两古寺均创建于东晋,招隐寺建于南朝宋。1997年,新建文苑、山水清音池、黄鹤山等景区和景点。文苑景区内有文心阁、学林轩、百年牡丹、千年紫薇、《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碑、赵伯先墓等景点。竹林景区内有竹林寺、金刚殿、林公泉、挹江亭、林公泉、康有为石刻、马家坟、柳诒徵墓等景点。招隐景区有“城市山林”山门牌楼、山水清音池、杜鹃园、招隐坊、选亭、虎跑泉、听鹂山房、鹿跑泉、招隐寺、读书台、增华阁、济祖殿、退居寮、玉蕊亭、韶华楼、鸟外亭、狮子窟、莲花洞、逆流泉等景点。鹤林景区鹤林寺位于磨笄山北麓,始建于东晋。古有鹤林八景:逢僧处(古竹院)、香花桥、寄奴泉、杜鹃台、濂溪祠、米芾墓、马祖塔和太傅松,现多湮没。现存景点有杜鹃楼、米芾墓。
圌山风景区
圌山风景区位于市区东部的镇江经开区大路、大港两镇境内,距市中心20余千米,主峰海拔258米,绵延长达4千米,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面积为10平方千米。其一脉插入江中,酷似畅饮长江之巨龟,故名龟山头。唐以前,这里还是海口,唐朝设谯山戍,是海防重镇。宋设圌山寨,韩世忠曾扼守于此。明嘉靖年间设山营把总。清道光年间建圌关炮台。圌山风景区由圌山及五峰山(因其山五峰突起,“一”字横陈,形似笔架,故称五峰山)组成,两山相连接,宛如一条长龙俯卧长江边。圌山从山脚至山顶有18弯,全山有36处悬崖、72个险洞。东乡及江北有黄明节(清明后一日)登山的习俗。1994年,圌山风景区被批准为市级风景区。主要景点有报恩塔(圌山塔)、箭洞、绍隆寺、西林寺、韩阙、圌山炮台。古炮台遗址和营房残迹犹存,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茅山风景名胜区
茅山是江苏省风景名胜区。茅山风景区是以低山丘陵自然景观为主,革命斗争史迹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茅山位于句容市东南部,距镇江市区48千米。海拔372.5米,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4千米。古名冈山。相传西汉时,有茅氏三兄弟居山修道成仙,遂有三茅山、茅君山之名,简称茅山。茅山风景秀丽,有9峰、26洞、19泉。茅山既为江南名山,又是道教圣地,号称“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抗日战争时,还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2014年,茅山风景区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主要景点有茅山道院、老子神像、新四军纪念馆。茅山道院中有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以及德祐观、仁祐观、玉晨观、白云观和乾元观等道教宫观,还有华阳洞、玉柱洞、仙人洞、喜客泉等道教遗存。
宝华山风景名胜区
宝华山位于句容市西北部,距镇江市区32千米,属宁镇山脉,面积约7平方千米,其主峰大华山海拔437.2米,为句容市境内最高峰,为有别于西岳华山,称大华山。南朝梁高僧宝志登山结庵,改名宝华山。宝华山为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有“律宗第一山”之称,并兼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号称“四大奇秀”。山中文物古迹颇多,有王羲之的“鹅”字、唐伯虎的画、岳飞手书《满江红》和相传可煮千斤米饭的大锅三口,有王安石钓鱼矶,韩世忠点将台和康熙、乾隆二帝的行宫(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以及康熙帝的御碑亭和乾隆帝的枕头、龙头拐杖等。198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宝华山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宝华山隆昌寺举行建寺1500周年庆典。2003年,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重要景点有隆昌寺、大雄宝殿、韦驮殿、铜殿、无梁殿、戒坛、大悲楼、大寮、布萨堂、戒公池、乌龙洞等。
丹阳和句容南朝陵墓石刻
丹阳是南朝齐(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两代帝王的家乡,帝王死后或帝王父、兄弟死后归葬丹阳,其陵墓分布在丹阳市原胡桥、建山、前艾、荆林、埤城、陵口6个乡镇,南朝陵墓石刻(现存丹阳8处24件、句容1处4件),是南朝石刻瑰宝。先后有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齐明帝(萧鸾)、齐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及梁元帝(萧绎)、梁敬帝(萧方智)建造陵寝。帝王陵墓前均存有巨大雕刻石兽,称丹阳南朝陵墓石刻。1988年,丹阳南朝陵墓石刻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将句容南朝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纳入丹阳南朝陵墓石刻。著名的南朝陵墓石刻有陵口石刻。萧梁河原名萧港,齐梁陵墓多在此河道两岸,分布着永安陵石刻、景安陵石刻、水经山南朝佚名陵石刻、烂石弄南朝佚名墓石刻、兴安陵石刻、修安陵石刻、金王陈南朝佚名陵石刻、建陵石刻、龟趺之丰碑、修陵石刻、庄陵石刻、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等。